最近,不少网友在讨论“12321电话轰炸”的现象,这其实是一种通过高频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骚扰他人的行为。12321原本是工信部设立的举报平台,专门用于处理垃圾短信、骚扰电话等投诉。但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,伪装成12321号码进行恶意骚扰,甚至通过“电话轰炸”软件实施报复或敲诈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他人权益,还可能涉及违法。
电话轰炸通常通过自动化软件实现,比如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或改号工具,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呼叫或短信。这些软件可能伪装成“防骚扰”工具,实则暗藏恶意功能。此外,部分黑产团伙还会通过购买个人信息,针对特定群体实施精准骚扰。用户一旦中招,手机可能陷入持续响铃或卡顿状态,严重影响正常使用。
若遭遇此类骚扰,可采取以下措施:1. 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;2. 避免在不明网站泄露手机号,尤其是注册账号时需谨慎;3. 发现疑似12321的骚扰电话,及时向运营商或12321平台举报。此外,切勿下载来历不明的“防轰炸”软件,以免落入陷阱。
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恶意电话轰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受害者应保存通话记录、短信截图等证据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同时,建议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,关闭不必要的通话和短信授权,从源头降低风险。技术手段虽能暂时缓解问题,但提高安全意识才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