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不少用户反映遭遇“网络电话轰炸”,即短时间内收到大量陌生来电或短信,导致通讯瘫痪。这种现象通常由恶意软件或自动化拨号工具发起,目的可能是骚扰、诈骗或报复。常见形式包括高频呼入(如每秒数通)、隐藏号码(显示“未知”或虚假号段)以及伴随威胁性短信。部分案例中,攻击者甚至会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银行或公检法号码,增加迷惑性。
若遭遇电话轰炸,可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1. **启用手机防骚扰功能**,多数智能手机支持自动拦截高频来电或标记可疑号码;2. **联系运营商**,中国移动/联通/电信均提供“呼死你”防护服务,可临时关闭陌生来电;3. **使用第三方安全软件**,如腾讯手机管家、360卫士等,设置黑名单或智能拦截规则。注意:切勿回拨或点击短信中的链接,避免落入诈骗陷阱。
预防胜于补救,建议平时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在不明平台留存手机号。若骚扰持续,可保存通话记录、短信截图等证据,向公安机关报案(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恶意骚扰可处拘留或罚款)。对于企业用户,建议部署专业防轰炸系统,如云通信防火墙。此外,部分受害者通过诉讼要求赔偿,但需证明骚扰行为与特定主体的关联性。
随着AI技术滥用,网络电话轰炸呈现智能化趋势。例如,攻击者可能利用语音合成模拟熟人声音,或通过短信轰炸平台结合社工库精准施压。公众需提高警惕,遇到“紧急转账”“账户异常”等话术时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。技术层面,运营商正在推进“闪信签名认证”和VoIP通话溯源,未来或能更有效遏制此类行为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