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反映,频繁接到推销、诈骗等重复轰炸电话,即便拉黑号码也无济于事。这类电话通常通过虚拟号码、改号软件或境外基站拨出,技术门槛低且隐蔽性强。更棘手的是,部分黑产团伙会批量购买个人信息,针对特定人群实施“车轮战”式骚扰,甚至利用AI语音降低人力成本,导致治理难度倍增。
这类电话往往伪装成“客服”“银行”或“公检法”人员,话术包括“贷款降息”“快递理赔”“涉嫌洗钱”等。诈骗者会通过反复拨打电话制造紧迫感,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泄露验证码。此外,部分营销公司采用“广撒网”策略,一天内用不同号码多次拨打,即便被拒接仍会换号继续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
首先,可开通运营商提供的“防骚扰”服务(如中国移动的“高频骚扰电话防护”),自动拦截可疑号码。其次,避免在陌生网站填写手机号,定期检查APP权限设置。若遭遇持续骚扰,建议保留录音和通话记录,通过12321举报平台或报警处理。对于疑似诈骗电话,切记“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操作”,直接挂断并标记为骚扰号码。
从长期来看,根治重复轰炸电话需加强技术反制(如AI识别伪基站)和源头打击(严查信息泄露)。我国已出台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明确禁止非法拨打商业性电话,但监管仍需细化。公众提高警惕的同时,也呼吁企业、运营商和执法部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,彻底铲除这条黑色产业链。
上一篇:防骚扰全攻略:守护通讯安宁20招
下一篇:高频电话轰炸:危害与防范全解析